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BJH中国之声|姜尔烈教授团队:对于早期达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不劣于异基因移植

2023-05-16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原创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团队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IF=8.615)在线发布了题为“Outcomes of allogeneic 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chemotherapy in adult patient with B-ALL in CR1 with no detectable minimal residual”的研究论文。【文末可查看研究原文】



研究结果显示

在CR1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对于3个疗程后获得MRD阴性且持续至移植前的患者,自体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移植后的维持化疗有利于降低白血病复发;对于MRD仍为阳性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更为有利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55例行自体(n=102)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253)治疗成人B-ALL- CR1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2个月(1~117月) ,移植后3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分别为68.5% 和54.9%,累积复发率(CIR)和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32.2%和13.1%。多因素分析提示3疗程后MRD阳性会显著降低移植后LFS而升高CIR。


根据危险度分层及3疗程后MRD状态进一步将355例患者分为三组。


对于标危且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3年OS(82.5% vs. 74.1%,P=0.364),LFS(74.5% vs. 74.1%,P=0.904),CIR(25.5% vs. 17.6%,P=0.648)和NRM(0% vs. 8.3%,P=0.234)均无显著差异。


对于高危且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3年OS(72.7% vs. 68.5%,P=0.441)和LFS(62.8% vs. 56.1%, P= 0.383)相似,但较高的CIR(35.7% vs. 18.9%,P=0.018)抵消了低NRM(1.5% vs. 25.1%,P<0.001)的优势。


对于高危且MRD阳性患者,自体移植较异基因移植3年OS(50.0% vs. 66.0%, P=0.078)有降低趋势且CIR(71.4% vs. 39.1%, P=0.018)明显升高。


左右滑动查看,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近些年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迅速,但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开展仍相对滞后。该研究说明对于早期达到MRD阴性的患者,自体移植也取得了不劣于异基因移植的效果。


越来越多新药的问世和临床试验的进展将有利于患者更早更深的获得疾病缓解,为自体移植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同时,做好技术细节的处理,包括预处理方案的调整、优化,移植后的维持治疗等,也将有助于自体移植疗效的提高,助力更多患者重焕新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教授和张荣莉主任医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吕梦楠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血液


↓点击查看研究原文pd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