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肠道菌群——治疗脂肪肝的新策略

2022-02-0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01

关于“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排除了酒精、病毒感染、遗传、药物等明确的肝损害病因,以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即我们俗称的“脂肪肝”。

“脂肪肝”原先在西方国家中较为常见,是欧美国家慢性肝病的首位原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转变,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脂肪肝”患病率高达到29.62%,发病率达到50.9/1000。中国上海的患病率从2005年的15%增长至2012年的38.17%。而对于少动静坐等特殊职业人群,如出租车司机,患病率甚至可高达66.4%。放眼全球其他国家,“脂肪肝”患病率虽然有所差异,但普遍呈现增长趋势。由此可见,“脂肪肝”已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医疗负担。若能及时治疗,“脂肪肝”尚可逆转,否则会逐渐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最后演变为不可逆的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微信图片_20220120161002.jpg


“脂肪肝”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代谢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临床实践发现“脂肪肝”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共存,这些疾病的患者也更容易罹患“脂肪肝”。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高脂高糖饮食、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而转变生活方式、控制共患疾病如降糖减重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肠道菌群和“脂肪肝”有什么关系呢?


02

说说“肠道菌群”

相信大家对肠道菌群都不陌生。在我们的肠道内定居着数以万亿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和人体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对维护机体健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消化和肠道蠕动、合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抵御致病菌、调节免疫功能等。

通常我们把肠道菌群分为三类: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正常情况下,三者的比例适宜,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我们认为喝酸奶有益于健康,正是因为酸奶中有一定含量的益生菌(有益菌),有助于维持或恢复这种相对平衡。


微信图片_20220120161006.jpg


而当外界环境变化(比如服用过量抗生素杀伤了肠道菌群),或者内在环境不良(如作息不规律、劳累过度、压力山大),导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动,比如有益菌增多而有害菌减少,就会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和慢性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疾病、过敏等免疫相关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理念正在逐渐兴起,具体的方式包括补充益生菌、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生长和存活的可发酵膳食纤维)、合生元(益生菌+益生元)、应用抗生素、粪便菌群移植(FMT)。后者是指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中都显示出一定疗效。


03

肠道菌群与脂肪肝的关系

既然肠道菌群和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不难想到,同样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脂肪肝”也和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关联。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猜想。

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易患“脂肪肝”的小鼠和不易患“脂肪肝”的小鼠,二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差异,向无菌鼠移植易患病小鼠的肠道菌群,使前者也出现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沉积!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保持体重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能调节“脂肪肝”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而引起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肝损伤程度减轻。

由此可见,不论是高脂高糖饮食诱发脂肪肝,还是通过饮食干预治疗脂肪肝,都离不开肠道菌群的作用。


04

为什么肠道菌群会影响脂肪肝

于肠道里的微生物如何影响肝脏,确切的机制尚未阐明,但肠-肝轴的存在是基础。所谓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在解剖和功能上紧密连接。肝脏合成的胆汁酸、胆固醇等经胆道分泌到肠道,肠道的血液及吸收的营养物质等又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现有的研究认为,“脂肪肝”患者常有肠道屏障受损,使原本定居在肠道内的微生物或其产物突破受损的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再回流到肝脏,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进而引起脂代谢紊乱,诱导肝脏的炎症。

对于肠道菌群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调节肠道菌群对“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价值也亟须更大范围、多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来评判。但可以明确的是,肠道菌群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调节肠道菌群也有望成为脂肪肝未来的治疗方向。


作者:刘心怡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