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些年,我们医生处境怎样?新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为您揭晓(附全文pdf)

2018-01-09作者:小姗资讯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

2018年1月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2018中国医师年会”在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李俊峰副会长、赵兴吉副会长、赵岚副会长、杨民副会长以及全国会员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2018年中国医师年会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医师维权”等当前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会上还发布了2017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简写为《白皮书》),中国医师协会谢启麟副秘书作了相关解读。

2015 年,中国医师协会白皮书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本次2017年白皮书的基础数据来自2016年到2017年的定性访谈、定量问卷调查、定量在线调查。本次调查共完成问卷 146218 份, 其中健康状况调查完成103380 份(包括健康状况调查的深度访谈 238 份),执业状况调查完成 42838份(纸质问卷),是迄今为止针对医师群体最大规模的执业状况调查。

本次第二版《白皮书》分别从“医师执业环境”、“医患关系现状的成因”、“医师的周工作时间与休假”、“医师年收入”、“医师执业态度”、“医师多点执业”、“医师对医改的态度”、“医师的职业压力”、“医师的健康状况”和“医师的工作生活满意度”10个维度进行了深度调查,多次强调青年医师成长与身心健康急待关注。

0_副本.jpg

图 2018中国医师年会现场

一、不希望子女从医者比例下降

本次调研显示,仍有 62%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没有改善, 50%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这一数据与 2015 年的数据相近,分析原因可能与医师对自身执业状况改善的关注度增加,个别地方政府维护医师权益的力度不到位,医疗自媒体对涉及伤医新闻敏感等因素有关。

在医疗纠纷方面,有 38%的医师从未亲身经历过医疗纠纷,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

医疗纠纷;在伤医问题上,34%的医师从未亲身经历过暴力伤医师事件, 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但绝大多数为偶尔的语言暴力(51%)。2014 年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 27.14%的医师未遭受过暴力事件,这一数据变化表明,针对医师的暴力事件以及事件的严重程度均有所下降。

会上谢启麟教授强调,从历次调研看,虽然2017年仍有 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但不希望子女从医的比例为历年最低;并且有 53%的医师如果重新选择,仍然会选择从医。这说明医师对自身职业的信心正逐步恢复。 交叉分析显示,不希望子女从医的被调查者主要对医师收入不满意,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社会提高医师收入对医师队伍稳定的重要。


4.jpg

图 历年医师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或从医表 

二、 医媒关系缓和

2015 年的白皮书在分析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和解决途径问题上,70.67%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大的原因来源于医疗纠纷、工作量大以及患者的期望值太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既往的调查中,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广大医师热议的话题。2014 年的调研中,关于医疗场所内暴力行为的原因中, 84.31%的医师选择了媒体负面报道。近年来, 不实报道受到了新闻主管机关的通报批评, 涉医报道的公正性逐步得到医师们的肯定,另外正面歌颂医师形象的影视作品也大量出现。 本次调研中设计的一个题目“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部分媒体倾向性引导造成的”这一因素绝大多数医师都没有选择,以致经过统计分析后,该因素不能作为医患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存在, 医媒关系正在好转。

三、 能够休完法定年假的不到1/4

不同年龄组的医师在每周工作时间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总体趋势是,26-35 岁组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平均工作 52.43 小时,其次是 25 岁以下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是 51.45 小时。

2014 年的统计显示, 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国务院规定的法定时间内,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在 40 小时以上,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

虽然有少部分医师每周工作 40 小时以内,但更多的医师加班加点,这造成人均工作时间大于 40 小时;这可能与医改导致医疗需求增加,公立医院诊疗人次逐年增长有关。如何准确认定医师工作时间以防止潜在的法律风险, 值得劳动人事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协商。

 

7.jpg

图 年龄与周工作时间

四、全国医师平均年收入不足10万

本次调查显示,男女在年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年平均工资是 78702.83 元,女性年平均工资是 73294.47 元,但是男、女对工资的满意感没有显著差异。三级医院医师的年收入显著高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医师,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011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95.66%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2014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 65.9%,令人欣喜的是本次调研显示, 虽然医师收入仍然不尽如人意,但本次调研中 “我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已经不是医师职业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医师收入与其社会贡献不相符合, 正高级职称年人均收入刚刚超过十万,这种收入状况与西方国家动辄数十万美元的年收入不可同日而语。

医师培养周期长、投入大、执业风险高, 医师应该获得较高的收入,在这一点上不应因为国家不同而有区别。我们国家在设定医师薪酬水平时要充分考虑医师行业的特点,承认现状和行业之间的客观差异,以实际发放水平作为改革的基础,同时应与国际上医师在国民收入体系中的普遍定位相符合。

8.jpg

图 医院等级与年收入

五、关注青年医师执业态度

女性比男性更有积极性,高级职称者执业态度更积极。年收入最低组消极态度最高,这进一步说明医师收入会对医师工作态度产生重大影响。

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对执业的积极态度高于对执业的消极态度。年轻人在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上都表现明显,情绪波动更大,而消极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降低。 关注年轻医师的执业状况对稳定医师队伍非常重要。

六、对医改积极性需加强

在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态度上, 年轻组主动参与性差,且学历越高,主动参与程度越低;调查显示较高收入的医师对医改的态度更被动,这一点值得医改设计者和宣传部门重视,应该让医师们明白改革只会越来越好,从而让医师们更加积极参与医改

11.jpg

图 年龄与医改的关系

注:因素1指主动参与;因素3指被动接受

七、麻醉医师职业压力大

医师群体与企业职工样本构成的参照群体相比较,医师群体在总体心理耗竭等级上显著高于参照群体, 说明医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都大,其中男医师的压力更大;

随着年龄增长, 医师的心理压力显著降低, 所以更应该关注年轻医师的心理状况;

每周工作时间长的医师心理耗竭水平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2015 年的职业状况横断面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麻醉医师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 65.3±11.5。职业耗竭率高达 69%,高度情绪衰竭、高度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发生率分别为: 57% (95% CI, 55%-59%),49% (95% CI, 47%-51%) 和 57% (95% CI, 55%-58%)。从数据看麻醉医师的心理耗竭水平高于本报告。

八、医师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被调查医师中 33.2%的医师罹患一种疾病, 5.9%的医师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参与被调查的医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该症状有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心理因素,还有可能是身体一过性不适, 因此不能把上述症状解释为医师罹患了80 / 97该系统的疾病。 但如此高比例的医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各种不适症状,这仍然值得关注;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保障医师的休息(休假)权,减少医师的加班加点。

13.jpg

图 医师睡眠时间


图 医师疾病状态

九.工作再累生活要过好

医师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参照群体,尤其是女性被调查者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最低,此后,随着年龄越大,主观幸福感越高。

但医师群体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参照群体,并其中尤以本科学历的医师最为明显。

年龄 25 岁以下的医师总体工作满意感最高,总体工作满意感最差的是 36-45 岁年龄组, 男性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女性。

16.png

图 工作满意度与年龄

(中国医学论坛报 实习记者 夏双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