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日间治疗模式下的营养管理 | 支持邂逅日间

2024-11-08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微信图片_20241028133903.png

作者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王闫飞 刘巍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日间治疗模式正在逐渐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主流模式。


一般认为,日间治疗条件下肿瘤患者一般状况相对较好,合并症较少;日间治疗模式的“短、平、快”特点也使得该模式下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常被忽视。关于中国日间治疗模式下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情况尚不明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日间治疗模式


研究图片.p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日间化疗病区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接受日间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24.2%存在营养风险,31.0%经PG-SGA定性评估存在营养不良,41.8%经PG-SGA定量评估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于既往针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报道水平。


日间治疗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关于日间治疗模式/门诊化疗模式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病率相关研究较多,如Lynette M De Groot等研究报道,经MST筛查、PG-SGA 评定,日间病房246例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16%,与本研究数据较为一致。


由此可见,一方面,日间病房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常规住院患者偏低,符合日间病房收治患者一般状况较好的特点;另一方面,日间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比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宜忽视。


考虑到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以及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作用,对于日间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24小时内由进行营养风险筛查、48小时内由医生、营养师进行营养评估的筛查评估模式在快速周转的日间病房无法施行,临床医护人员常因为工作高负荷而忽略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工作,医护人员需要增加对营养问题的关注,了解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将营养风险筛查纳入日间临床路径,从制度和流程上将营养筛查规范化。


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选择在接诊时由医生经整合入HIS系统的电子评估系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如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自动跳转至营养评估页面进行评估: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无营养不良或轻度、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由医生进行营养教育并根据患者需要开具口服营养补充;对于存在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请营养科会诊或推荐患者营养科门诊就诊。


明日更新:

实战病例分享


👇点击进入专区

微信图片_20241028133916.png

2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