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常用湿化装置和湿化方法

2022-02-13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当患者吸入医源性气体时,需通过额外的装置进行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补充,通过充分温湿化以保持气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常用的湿化装置主要有两种:主动加热湿化器(HH)和热湿交换器(HME,即人工鼻)(图1)。

     

微信图片_20220208143019.png

图1. 非伺服型湿化器(左一)、伺服型湿化器(中)、人工鼻(右一)


1. 主动加热湿化器

主动加热湿化器分为伺服型和非伺服型两种。非伺服型湿化器通过调节湿化器的温度档位来调节机器功率及温度,以产生不同温度及湿度的气体。因管路中无加热导丝,受环境温度、患者通气量、流速、管路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指南建议应用伺服型湿化器提高气道管理质量。


伺服型湿化器需要配合内置加热导丝的管路及位于湿化罐开口处及Y型口管处的温度探头,通过实时监测气体温度,并自动反馈调节装置加热功率,从而保证达到预设的目标温度,在保证温湿化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管路中冷凝水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伺服型湿化器时,需要关注面板中的温度提示,正常工作时可使湿化器近患者端温度监测为40℃,经过15 cm人工气道转接管后,使人工气道开口端温度维持于37℃,以防温度过高灼伤气道(图2)。向湿化罐中注水时,应使用灭菌注射用水,且液面不得超过刻度最高限,发现湿化罐中液体浑浊或管路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20208143021.png

图2. 伺服型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温度监测


使用主动加热湿化器时,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1)电击:如设备处于异常或危险状态时,则可能导致患者和操作人员存在电击风险。

(2)灼伤气道:过度使用湿化器、低湿度和高流量气体可能会使患者存在气道灼伤的风险。

(3)湿化水进入呼吸回路:如果添加湿化水时过量,使水量大于湿化器蒸发速率,则可使过量的湿化水进入呼吸回路,限制通气甚至流至患者端。

(4)呼吸机管路和VAP的细菌定植:尽管主动湿化器并不增加VAP的发生风险,但与呼吸机管路中细菌的快速定植相关,操作不当时可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5)灼伤操作人员:湿化器的加热盘与湿化水温度较高,可能存在灼伤护理人员的风险。

(6)体温过低:机械通气患者吸入干冷气体有发生低体温的风险。

(7)湿化不足和黏液阻塞:湿化不足时可导致呼吸道内分泌物黏稠,阻塞气道/人工气道或导致肺不张等,因此可增加气道阻力、肺通气不足,导致相关感染加重。

(8)呼吸回路冷凝水聚集:管路中凝集冷凝水,可能导致回流至患者气道,增加管路中压力,导致人机不协调和呼吸机性能异常。


2. 人工鼻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ARC)建议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被动湿化时,HME提供至少30 mg/L的湿度,但有评估证实有37.5%的产品能满足AARC的标准,其中25%的产品效率低于25 mg/L。因此,该装置更适用于短期(≤96 h)及转运时使用。大量血性和黏稠分泌物;机械通气患者呼出潮气量低于输送潮气量70%时(如:支气管胸膜瘘、人工气道气囊漏气等情况);小潮气量通气患者;体温过低(<35℃);分钟通气量过高(>10 L/min);无创通气及雾化均为人工鼻使用的禁忌证。


目前,关于应用主动湿化器与人工鼻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且对患者的病死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亦无影响。但在选择时仍需关注人工鼻的多项禁忌证,定时评估湿化效果及患者气道廓清状态。


来源 重症肺言  作者 袁雪 孙兵

200 评论
向你们致敬,
2020-01-30 06:55
200 回复
护士长,加油💪
2020-01-30 04:18
200 回复
学习可贵的精神
2020-01-29 17:39
200 回复
我们的榜样!
2020-01-29 16:39
200 回复
RBD
2020-01-29 15:17
200 回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人类来说仍然属于一个新课题,现在的临床痊愈出院标准依然需要时间去验证。
2020-01-29 15:14
200 回复
后续不知道该会不会有医务人员感染
2020-01-29 15:13
200 回复
学习了
2020-01-29 14:50
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