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诺卡菌(Nocardia)是一种菌体呈分枝状或串珠状细密排列的革兰阳性需氧杆菌,抗酸染色为弱阳性,易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而产生局部或全身的化脓性炎症。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检出率较高。
不同菌种的感染部位有差异,脓肿诺卡菌、鼻疽诺卡菌、盖尔森基兴诺卡菌主要导致肺部感染和播散性感染,巴西诺卡菌则常见于皮肤感染。
诺卡菌可寄生于宿主的巨噬细胞及组织中,其致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对宿主吞噬作用的免疫逃逸。
肺诺卡菌病(PN)常见危险因素包括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血液病等)、肺部结构改变及慢性肺部疾病(其中慢阻肺最常见)、吸烟、环境及职业接触等。
人体感染诺卡菌的主要途径为吸入(呼吸道)、接触(皮肤、黏膜损伤)。诺卡菌可侵袭全身多个器官,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占70%),其他感染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肾脏、眼、骨、关节、甲状腺、肾上腺、心内膜及腹膜等。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受累的肺外脏器。
PN常发生于全身或肺部局部免疫功能缺陷的宿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结节、肿块及空洞等,肺部典型病理损害为坏死性脓肿,慢性感染者形成有肉芽肿,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低淋巴细胞、低白蛋白血症亦常见。
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镜下诺卡菌菌体呈多向分枝丝状,可表现为白色、黄色或紫色的粉状或天鹅绒样菌落,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一般3-5d可缓慢生长形成白色菌落,常需要培养3周才会明显繁殖),易致漏诊,分子技术有助于诊断。
治疗上应足量、足疗程、个性化,将药敏试验作为指导。
推荐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X)起始剂量15 mg/(kg·d)(按TMP计算)口服,3~4 周后改为10 mg/(kg·d)。联合治疗可加强疗效,应作为初始治疗。
常用联合方案包括TMP-SMX联合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利奈唑胺,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噻肟或阿米卡星、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噻肟等。有免疫抑制基础的播散性感染患者一般需要三联治疗。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热病第50版):星状诺卡菌首推方案TMP-SMX+亚胺培南,次选利奈唑胺,可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疗程一般6~12个月,局限感染疗程6个月,免疫抑制、中枢感染或者播散感染疗程12个月或更长。
常见诺卡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文献资料)
来源:临床用药评价中心 作者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王怀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