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

2022-02-12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建立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目的是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保证机体供氧。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点,有效的气道湿化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减少痰痂形成,降低气管导管堵管事件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具有正常的分泌、运动生理功能,以保证气道的廓清和防御功能。呼吸道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保持纤毛的正常运动和适当的黏液分泌。


温湿化(即热量和水分的交换)是上呼吸道的主要功能,其中鼻为主要部位。鼻在吸气时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并冷却呼出气体,从中回收水蒸气。鼻黏膜通过黏液腺、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呼出水蒸气的凝结保持内部湿润。而其丰富的血管结构可主动调节鼻腔内的温度变化,并促进有效的热量传递。此外,鼻窦、气管和支气管内黏膜均有助于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湿度调节。


当吸入气体进入肺时,它将达到等温饱和界面(ISB)的条件,即温度可达到37℃,相对湿度为100%(图1)。该位置通常在隆突下5 cm,并可随着气体温度、湿度以及潮气量的变化而发生位置改变。ISB向肺更下沿移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经口呼吸、吸入冷且干燥的气体、建立人工气道绕过上呼吸道、分钟通气量过高等。当患者的ISB下移时,呼吸道会额外补充温湿化以满足肺对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而此时可导致气道上皮受损、黏液-纤毛系统功能障碍、大量隐形失水等负面影响。因此,医疗环境下的温湿化治疗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208143015.png


图1. 当人体呼吸空气时,上气道可将气体加温至30℃,同时增加20 mg/L的水蒸气,下气道加温至37℃,增加13.9 mg/L的水蒸气。呼气时,上气道可保留住呼出气体中一定的热量和水分,减少丢失。如所有的水分均被呼出,这将意味着湿度下降33.9 mg/L。AH:绝对湿度;RH:相对湿度;T:温度。


气道温湿化的目标


当危重症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吸入气体绕过上气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长时间吸入未充分温湿化的气体可导致气道水分的大量丢失,损伤黏液清除系统,造成气道分泌物黏稠、纤毛运动能力下降等,从而加重气道廓清障碍及炎症反应,增加细菌定植危险。大量分泌物聚集还会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引起或加重缺氧和感染。因此,充分温湿化是保障气道廓清的前提和基础。


针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论采用何种湿化方式,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达到100%,以维持气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创机械通气使用主动湿化时,湿化水平在33~44 mg/L,Y型口处气体温度在34~41℃,相对湿度为100%。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吸入气体温度持续超过41℃可能导致潜在的热损伤,临床中应严格把控温湿化的目标范围,避免相关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湿化装置和湿化方法


当患者吸入医源性气体时,需通过额外的装置进行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补充,通过充分温湿化以保持气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常用的湿化装置主要有两种:主动加热湿化器(HH)和热湿交换器(HME,即人工鼻)(图2)。

     

微信图片_20220208143019.png

图2. 非伺服型湿化器(左一)、伺服型湿化器(中)、人工鼻(右一)



湿化效果评估


气道温湿化效果有多种评估方式,但需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图4)。临床常通过监测温度和湿度的数值来反馈装置性能,较易实施。此外,还可通过观察呼吸机管路、湿化器及无创通气面罩上的水雾进行判断,一般认为可看到湿气及适宜水珠的效果较为合适。若效果不佳,考虑提高非伺服型湿化器档位或调节伺服型湿化器的湿化补偿功能。痰液黏稠程度是较为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一般将痰液黏稠度划分为3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吸痰管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但患者痰液引流情况受感染、咳嗽能力、通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判断湿化效果并进行调整。


微信图片_20220208143023.png

图4. 湿化效果


问题与展望


目前,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温湿化不当的情况,如用雾化代替温湿化、气道内滴注盐水以促进痰液引流等错误方式。这些方式脱离了“温化是湿化前提”的理论基础,增加了上气道细菌移位及院内感染的风险,且针对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容易忽略气道温湿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危重症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时,应选择合理的湿化方式并规范使用,密切监测、评估效果。提高气体温湿化质量,为后续的气道廓清保驾护航。



来源 重症肺言  作者袁雪 孙兵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