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2021年12月9—12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 ,厦门市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协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CTS)-2021(第二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在美丽的厦门召开。鉴于目前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
在12月10日的全体大会中,王辰院士以“树立群医学观念,推动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王 辰 院士
王辰院士介绍,我国呼吸疾病负担重且未满足的卫生需求大。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包括慢阻肺、哮喘、职业性肺病、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扩、肺癌和胸腔内肿瘤、间质性肺疾病、慢性胸膜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范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高居第三,COP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负担来源于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高疾病负担;未满足的需要主要是疾病知晓率、公众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率及规范治疗率均较低(图1)。哮喘也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主要负担为高患病率及高肺功能受限率;未满足的需求主要是低检查率、低诊断率及低规范治疗率(图2)。
图1
图2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防控的挑战持续加大,不断出现的变异毒株、我国持续存在的境外输入压力以及人群免疫状态不明等问题都提示我们,面对疫情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态度、观念,以应对新的环境。
王辰院士指出,医生应该放宽眼界、提高责任感。面对单独个体时 ,将“诊、治”扩大到“防、诊、控、治、康”。“防”是预防,即防止得上病;“诊”是诊断,即知道得了病、得了什么病、得了多严重的病;“控”是控制,即阻止小病变大病,阻遏一个人的病传给他人、一群人;“治”是纠正患者的病理或病理生理状态;“康”是急性病能够加快康复,慢性病能够在疾病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动员机体能力和代偿,使其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维护和提升,这是我们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王辰院士表示,照护包括防诊控治康及健康促进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在呼吸疾病照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层力量薄弱、分级诊疗不畅造成效率低下等。同时,我国“医疗(负责诊治)”与“预防(专管防控)”队伍割裂、医疗卫生体系分割并缺乏协同、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学界与社会结合不够以及医学界对环境关注不够也是较大的问题。
王辰院士强调,医学是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所发展出的知识、技术、学术体系,我们要树立以照护群体为主的“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观念。卫生是依据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所采取的行动,而公共卫生是基于群医学和相关学科原理,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综合社会行动。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生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环境友好四个方面(图3)。医学、卫生及健康三个概念彼此联系交融,但各有其定位与主要属性,医学的主要属性是学术和技术,卫生的主要属性是行动、社会和政策,健康的主要属性是目标、结果及民生。秉医学之理,行卫生之为,成健康之事,这是医学、卫生及健康之间的关系。
图3
王辰院士表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认为群医学是运用、融合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和学术,动员现实可及的资源,从健康促进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统筹个体卫生行为与群体卫生行动,作为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推动健康公平,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医学学科。同时,王辰院士提到,近年来北京协和医学院将群医学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总结,这是我国能够领先世界的较好突破口。
事实上,人群健康不仅是医学问题,更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临床医学与群医学是兄弟关系,医学包括临床医学和群医学。临床医学侧重个体“防诊控治康”与健康促进,而群医学侧重群体“防诊控治康”与健康促进。群医学与公共卫生是接续关系,它们的属性、门类及主体均不同(表1)。
表1 群医学与公共卫生的不同
群医学 | 公共卫生 | |
属性 | 医学为学术与原理部分;医学更加专业、学术、技术 | 卫生是转化与行动部分;卫生是科普、行动、政策 |
门类 | 医学门类 | 卫生门类 |
主体 | 医学由医务界(专业人士)承担 | 卫生则由社会各界(大众)承担 |
王辰院士强调,群医学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是一种理念、一种行动,通过卫生和相关社会政策的引导,全社会、全行业的参与,推进“防诊控治康”及健康促进,构建新时代的公共卫生体系,将现有以治病控病为中心的局面扭转为健康为中心。
目前,我国在呼吸领域中控制吸烟、 慢阻肺病照护、方舱庇护医院及结核病照护等方面均体现了群医学的践行。
例如“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项目,以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为依托,全国31个省39个慢阻肺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和12个建设单位,通过基层医师慢阻肺知识培训、慢阻肺诊疗技术普及推广、慢阻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慢阻肺患者规范化诊断和长期随访管理、疑难危重症转诊及远程会诊,推动全国范围的慢阻肺分级诊疗与管理。
最后,王辰院士总结道,转变观念并付出行动十分重要,在“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上和相应的行动上进行转变,这是呼吸领域再进一步的重要举措。
中国医学论坛报整理,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