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追踪探案——2例发热待查病例

2022-09-0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北大心得

23天感染科“北大心得”实践必备

往期回顾



赵鸿2(1).png

赵鸿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video




病例一

45岁,男性,北京顺义人。因高热10天于2011年7月6日收入院。


现病史

患者述Tmax39.5℃,伴轻度头痛、双下肢以及腰部肌肉酸痛和牙龈肿痛,偶咳嗽,无咳痰,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

 

自服过头孢菌素(具体不详)及退热药物,无显效。2天前血白细胞10.8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61.4%,淋巴细胞比例32.6%,血小板计数(PLT)404×109/L,尿潜血++,蛋白+。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10年。


动物接触史和露营史

结合发热10天,白细胞轻度增高的特点,考虑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增加问询动物接触史和野外露营史。

患者自诉养狗(藏獒),近期无宠物咬伤史,宠物疫苗经正规免疫接种疫苗。无野外露营史。


入院查体

T 39.6 ℃,右肾区可疑叩痛。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及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布鲁菌(羊型)。

CT显示右肾脓肿,软组织影直径约3.2 cm。穿刺物培养证实布鲁菌感染。

追问病史,患者自述近期曾处理羊胎喂养藏獒


结合动物接触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布鲁菌病合并右肾脓肿


治疗

·米诺环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4月后停药,软组织影缩小,直径约1 cm。

·停药半年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关节酸痛。血培养仍为马耳他布鲁菌。(提示第一次治疗疗程不够)

·米诺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2月,超声显示肾脏病变消失,血培养阴性。此后未再复发。




关于布鲁菌病


  • 布鲁菌病的发病机制

布鲁菌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细菌、毒素及变态反应综合作用。


布鲁菌发病机制.png

  •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化,具有强大的伪装性。

一般临床表现

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特殊的临床表现

① 泌尿生殖系统:附睾-睾丸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② 运动系统:骨关节炎、脊柱炎及椎旁脓肿等;

③ 心血管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等;

④ 血液系统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⑤ 精神神经系统: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精神改变等;

⑥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 布鲁菌病治疗方案

布鲁菌病治疗方案.png






病例二

50岁女性,间断发热5月。


现病史

中年女性,慢性病程。高热、寒战、退热药有效,但退热后4~6 h体温上升。少有伴随症状和体征,无明显虚弱表现。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无效,莫西沙星用药后可稳定3~5天,再次发热]。


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未理想控制)。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及病原学检查

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后期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略高;转氨酶轻度增高、轻度低钠;ESR、CRP、PCT明显异常;

影像:脾大(16.9×5.98 cm);

考虑不典型病原微生物,如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感染,但其一般不出现长期发热;Q热Ⅱ相抗体和Ⅰ相抗体均阴性;真菌检查G试验、GM试验、隐球菌凝集试验均阴性。结核抗体阳性、余细菌、真菌、病毒检查阴性; 

自身免疫相关检查阴性;

胸腹CT、骨穿未提示肿瘤。


治疗(2016.3.5-2016.4.7住院期间)

血培养检查出大肠埃希菌,抗生素调整对体温影响不大。

此后,尿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遂加用氟康唑,体温逐渐下降。


患者要求出院。

2016.4.7-2016.5.15

患者体温正常.

 

2016.5.16-2016.6.12

患者再次高热、寒战。

血常规显示三系降低;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利什曼原虫,重组抗原rk39试验阳性


最终诊断

① 内脏利什曼原虫病(黑热病);

② 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

③ 粒细胞缺乏症;

④ 高血压。



第二次治疗

由于缺乏葡萄糖酸辛锑,遂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性霉素B自5 mg/d开始,每2-3天增加5 mg,维持在30 mg/d,总量用至1000 mg停药。

 

病例经验总结:

对长时间发热患者,临床医生应当尽可能动员其接受骨髓穿刺明确病因。



关于利什曼原虫病


  • 流行病学

是由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病变的称为内脏利什曼原虫病,或称黑热病。寄生于皮肤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皮肤病变的称为皮肤利什曼原虫病。在我国黑热病的流行也很广泛,波及17个省市,主要包括陕西、陕西、甘肃、新疆和青海等地。


  • 临床表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经对79利黑热病病例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男女病例约为8:1。其中,74例为初次、2例第2次复发、3例复发3次以上;不规则发热89.9%,腹胀6.3%,腹痛9.9%,腹泻5.1%,咳嗽6.3%,乏力11.3%;脾大73.4%,贫血70.9%,肝大48.1%,浅表淋巴结肿大22.8%。

 

黑热病容易合并其他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 病原学检测

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阳性、NNN培养基阳性;

重组驱动蛋白抗原(rk39)检测阳性表明患者为现症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后数月内;

 

  • 内脏利什曼原虫病治疗

1.五价葡萄糖酸锑钠疗效欠佳的相关因素

·合并感染(如:肺炎、结核、HIV或其他免疫抑制状态;

·年龄>45岁(非洲患者)

·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水肿)

·肝脏、肾脏疾病

2.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4 mg/kg开始、总量为≥10 mg/kg,治愈率95%;

两性霉素B

·每天0.75~1 mg/kg,15~20天,即总剂量15~20 mg/kg;治愈率99%;

·对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者,仍有效。



2.35比1感染(1).png

点击图片↑↑,累计打卡有福利


(本文转载须申请授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课后讨论

这两例发热待查病例,对您来说,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呢?


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思考。本次活动期间,将不定期抽取优秀评论者给予惊喜礼物~)


明日预告

王艳教授:年轻人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5类病因


猜你想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