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丁晶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溶栓的时间窗是4.5小时。本例患者4小时余突然发作言语不清晰、右上肢乏力,可能是一个前循环急性缺血灶,做CT不显影是很正常的。如果是在4.5小时之内,就可以直接溶栓;超过4.5小时时间窗,仍然可以进行评估。
因此,要快速建立评估体系。我们一般是同时进行CT脑血管造影(CTA)加CT灌注扫描(CTP),通过CTA看是否有责任血管的狭窄,通过CTP看缺血灶的灌注情况。
临床上可能有几种情况。第一,如果看到广泛的缺血半暗带,即使不在时间窗内,也可以快速启动取栓流程;第二,如果患者来得非常及时,即使不显影,4.5小时内也要尽快溶栓;第三,可能做出来是颅外段的血管狭窄,此时对颅外段血管置入支架或进行其他处理也非常必要;有时会发现患者是穿支动脉病变,不是大血管病变,取栓益处不大,这种情况可能要给予稍微保守一点的治疗。
患者10年前外伤出现颅内血肿,没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情况下复发风险小,这并不是溶栓的禁忌证;抗癫痫药也不是禁忌证,除非本次发病时患者有不可控制的癫痫持续状态。
总之,治疗的决策是基于溶栓的时间窗和血管床的基础。4.5小时内的溶栓时间窗是指南推荐的,一定要依据现有指南的规定进行;取栓要取决于梗死情况和血管床的情况。即刻进行CTA+CTP非常重要。此外,要排除穿支动脉疾病、颅外段血管疾病,这样才能给出最好的治疗决策。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