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41例颈动脉蹼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

2022-01-30作者:论坛报沐雨综述
非原创 颈动脉蹼

作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王明慧 张竹青 赵晗 刘学军等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蹼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其中符合颈动脉蹼诊断标准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行头颈部CTA检查的8653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蹼患者有41例(0.47%)。41例中典型部位的颈动脉蹼共38例(92.68%),26例(63.41%)位于颈内动脉,12例(29.27%)位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发生于颈动脉之外部位者共3例(7.32%),其中2例(4.88%)位于锁骨下动脉,1例(2.44%)位于椎动脉。41例患者共发现47个蹼结构,其中蹼附着于管腔后壁者33个(70.21%),位于侧壁者10个(21.28%),位于前壁者4个(8.51%)。41例患者最终诊断脑梗死者20例(48.7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4例(34.14%),脑出血者3例(7.32%),其他表现者4例(9.76%)。


结论:颈动脉蹼在CTA上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除最好发于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外,亦可见于颈部其他动脉如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蹼结构管腔内附着部位多见于后壁及侧壁,少数发生于前壁。颈动脉蹼与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颈动脉蹼是近年来报道的一种少见的具有病理意义的特殊结构,可能是隐源性卒中的一项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均推荐颈动脉CTA为颈动脉蹼的首选检查手段,其典型表现为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近分叉处的局部管腔内线样影(横轴位)和薄层腔内突出物(矢状位)。目前国内对颈动脉蹼病例的报道较少,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一组颈动脉蹼病例,分析其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其中符合颈动脉蹼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共对865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者中发现41例颈动脉蹼患者,发生率为0.47%;41例颈动脉蹼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3.7±8.8岁。


影像学特点

41例颈动脉蹼发生于典型部位者共38例,26例(63.41%)位于颈内动脉,12例(29.27%)位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图1)。发生于颈动脉以外者共3例,其中2例(4.88%)位于锁骨下动脉(图2),1例(2.44%)位于椎动脉(图3)。


41例患者中蹼结构位于单侧者35例,位于双侧者6例(双侧蹼结构均位于颈内动脉,图4)。41例颈动脉蹼中1例合并血栓形成。41例患者共检出47个蹼结构,其中蹼附着于管腔后壁者33个(70.21%),位于侧壁者10个(21.28%),位于前壁者4个(8.51%)(图5)。


临床特点

41例患者中伴高血压者25例(60.98%),糖尿病者10例(24.39%),高血脂者8例(19.51%),冠心病者4例(9.76%)。最终诊断为脑梗死者20例,TIA者14例,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脑出血者1例,其他表现者4例(表1)。


疾病分析讨论

隐源性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颈动脉蹼作为一种少见的卒中危险因素,最早在1973年由Momose和New报道,提出颈动脉蹼是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后壁管腔内的支架状突出物。Momose和New提出颈动脉蹼的CTA影像学特点为:①横轴位示局部管腔内细线样低密度影;②矢状位示局限性薄的腔内充盈缺损,两个方位的特点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诊断。本研究中根据Momose等提出的颈动脉蹼诊断标准,共发现41例存在蹼结构的患者,发生率为0.47%,其中38例蹼结构位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等典型部位,且有6例蹼结构位于双侧颈内动脉;此外,发现3例蹼结构位于颈动脉以外的动脉,2例位于锁骨下动脉,1例位于椎动脉。检索有关颈动脉蹼文献,蹼结构均见于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尚无发生于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报道。本研究提示,蹼结构以发生于颈内及颈总动脉最多见,但仍有少数蹼结构发生于颈部其他动脉如椎动脉,甚至罕见于邻近的锁骨下动脉。鉴于此,我们认为将“颈动脉蹼”命名为“颈部动脉蹼”可能更为客观。另外,文献中颈动脉蹼矢状位重建均显示腔内突起指向远心端,而本研究发现有5例(12.20%)蹼结构的腔内突起指向近心端(图2-图3)。


颈动脉蹼可通过CTA、DSA和颈动脉超声等多种影像学手段检出,但由于DSA检查的有创性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低敏感性,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颈动脉CTA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及任意方位重建等特点,已成为颈动脉蹼的推荐检查方法。颈动脉蹼在CTA上表现为线状低密度影(横轴位)和局限性突起(矢状位),与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单看某个方位的图像可能会导致误诊,因此诊断颈动脉蹼必须具备两个方位的影像学特点。


本研究41例患者最终20例诊断为脑梗死,其中蹼结构位于颈内动脉者16例,位于颈总动脉者4例。20例脑梗死患者均未发现典型的卒中病因,而20例脑梗死患者中蹼结构与脑梗死同侧者有16例,且随访发现其中4例同侧患者发生卒中复发事件(复发率20.0%),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颈动脉蹼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复发有一定关系,这与近年来研究颈动脉蹼与卒中关系的文献结果一致。Coutinho等发现在每13例患有缺血性卒中且病因不明的患者中,就有1例存在颈动脉蹼;且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颈动脉蹼的检出率是对照组的8倍左右。Sajedi等回顾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71%患者有卒中相关病史,且29%者有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史。这些研究均提示颈动脉蹼是隐源性卒中发生及复发的潜在高危因素。


目前颈动脉蹼导致卒中的机制尚不明确,较为公认的观点是颈动脉蹼结构突向管腔,导致流经该处的血流产生湍流,血液淤滞导致血栓形成,当血栓足够大时可发生脱落,栓子随血流抵达血管末端导致栓塞。本研究中1例颈动脉蹼合并血栓形成,脑梗死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栓子的反复形成与脱落有关。


迄今为止,颈动脉蹼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及手术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等)。但发现单纯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30%出现卒中复发事件,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无卒中复发,因此更推荐手术治疗有症状的颈动脉蹼患者。


综上所述,颈动脉蹼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蹼结构分布位置多样,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多见,其他部位如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少见;蹼结构于管腔内附着部位多样,多数位于管腔后壁及侧壁,前壁者少见;蹼结构走行方向多样,多数指向远心端,少数指向近心端。颈动脉蹼也是卒中发生及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2022-01-20_145931.jpg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2020,15(3):257-262.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