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撰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利圆
审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熊云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目前被普遍采纳、省时有效、内容较全面的综合性卒中量表,包括意识水平、提问、指令、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共十余项内容,评分范围为0~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
NIHSS评分不仅可以反映卒中的基线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识别卒中症状,明确临床恶化风险,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也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
临床上评估NIHSS评分有五项基本原则:
①最具重现性的反应都是第一反应(除第9项);
②在任何项目上对患者不许辅导,除非有特别说明;
③有些项目只有绝对存在时才能打分;
④评分时不应该具有预判性,最重要的是记录患者所做的,而不是你认为患者可以做的,即使结果看起来矛盾;
⑤按照项目顺序依次评分,患者的分数应当在检查后立即记录,最好每一个项目随着量表的检查而打分。
另外NIHSS评分时需要注意: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NIHSS计分项;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顺序≠NIHSS评分顺序;
无法检查的项目需要在表中详细解释;
5、6、7、10项可以记为“9”分或者UN,并做出说明(肩/髋部截肢或者关节融合术后、气管插管等物理障碍),但不能加入总分。
NIHSS评分选取了主要脑动脉病变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NIHSS评分结合体格检查,可为患者的卒中定位提供依据,并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根据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分级(一般将NIHSS≤3分称为小卒中,NIHSS≤5分称为轻型卒中,NIHSS≥25分称为严重卒中)可以指导急性期诊疗方式的选择,目前已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基于NIHSS分级的卒中急性期治疗方式选择总结如下:
NIHSS≤5分 | NIHSS≥6分 | NIHSS≥25分 | ||
发病4.5小时内 | 非大动脉闭塞 | 非致残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 (NIHSS≤3:双联抗血小板) 致残性卒中:溶栓 | 溶栓 | 溶栓(发病3~4.5小时内为相对禁忌证) |
LVO | 血管内治疗疗效未定 | 直接取栓/桥接取栓 | ||
发病6~24小时内 | 非大动脉闭塞 | 抗血小板/抗凝(NIHSS≤3:双联抗血小板) | ||
LVO | 血管内治疗疗效未定 | 满足DAWN临床影像不匹配标准或DEFUSE-3灌注-梗死核心不匹配标准:血管内治疗 |
LVO:大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M2段)闭塞;
DAWN试验标准:在发病6~24小时内,1)80岁以上,NIHSS≥10,梗死体积<21 ml; 2)80岁以下,NIHSS≥10,梗死体积<31 ml; 3)80岁以下,NIHSS≥20,梗死体积>31 ml且<51 ml;
DEFUSE-3试验标准:在发病6~16小时内,基线梗死体积(缺血核心)<70 ml,低灌注区体积与基线梗死体积的比值≥1.8,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体积≥15 ml。
对于卒中患者应当早期并多次进行NIHSS评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时间点包括卒中患者入院时、溶栓评估(溶栓前、溶栓后1(或2)小时、溶栓后24小时、溶栓后7天、溶栓后90天),取栓前/后,手术再通后以及卒中患者随访期间(发病后7天/出院时,发病后90天)。多次评估NIHSS评分的患者更应该关注分类得分的变化,而非总分的变化。
但是NIHSS评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既往研究表明该评分综合的可靠性评分在0.95,但是不同项目可靠性得分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的可靠性得分相对较低;评分时以第一反应为准,则对于痴呆患者有时会高估病情严重程度;多次卒中、既往周围型面瘫的患者会将后遗症包括在评分中;对后循环卒中不敏感,并且偏向于左侧大脑半球,另外也可能不适用于脑小血管病;对于TIA或者轻型卒中患者,不主张单独应用NIHSS评分,至于什么评分工具最合适仍不明确。
患者祝某某,男,31岁,于2023-02-20 10:27就诊于我院急诊,诊断为脑梗死。
青年男性,急性起病,复发病程。
发作性言语不利、左侧肢体麻木无力7天,再发1.1小时。
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左侧手指外伤史。吸烟8年,2~3根/天,偶饮酒,否认其他疾病与危险因素。
患者七天前(2023-02-13)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不清,可理解他人言语且言语可被他人理解,伴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表现为左上肢抬举费力、持物掉落,左下肢行走拖曳,伴有头晕、双眼视物不清。当天发作3次,均在1分钟后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完善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服药。
今早(2023-02-20 09:20)再次突发言语不清及左侧肢体无力,症状加重,表述困难,不能行走,上肢不能抬举,伴有左侧面部及肢体麻木感,就诊于我院急诊,查体不全运动性失语,面部痛觉减退,左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双侧病理征阴性,NIHSS 4分(言语2+感觉1+面瘫1),行头CT示右顶枕叶皮层下散在腔隙灶及缺血性白质病变。后症状逐渐好转,入绿道后NIHSS 2分 (感觉1+面瘫1),溶栓二线到达后症状完全缓解,NIHSS 0分,无溶栓指征。
11:50患者症状再发,NIHSS 5分(左上1+左下1+面瘫1+构音1+感觉1),12:15(DNT 108 min)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0.9 mg/kg,76.0 kg,68.4 mg),其中7 mg 1分钟内静推,剩余61.4 mg 1小时内持续泵入。
溶栓后1小时NIHSS评分1分(感觉1)。
溶栓后24小时NIHSS 0分,复查MRI示右放射冠、右颞顶枕交界处急性/亚急性期梗死灶,MRA:右大脑中动脉较纤细,M1段部分管腔未见显影:重度狭窄?闭塞?右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粗细不均;右颈内动脉虹吸段、左大脑后动脉P2段局部变窄;左大脑中动脉M1段粗细不均;右椎动脉纤细。
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qd(首剂负荷量300 mg)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20mg qn降脂治疗,并予丁苯酞、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右莰醇改善循环。
患者MRI血管动脉斑块高分辨增强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近中段异常,炎性病变可能,管腔重度狭窄,CT灌注显示右额颞顶叶、脑岛可见低灌注。
2023-02-21查狼疮抗凝物阳性,抗磷脂抗体谱阴性。介入科会诊考虑血管炎可能,无介入指征,暂不予理。嘱患者出院后双联抗血小板3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并加强降脂,脑血管病与介入科门诊随诊。
患者为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效果良好,获得早期神经功能改善。该患者为皮质后型分水岭梗死,病因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大(低灌/栓子清除下降机制),血管炎不除外,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受损不明显,无明确介入治疗指征。
掌握NIHSS评分,有助于及时准确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
正确应用NIHSS评分,有利于早期识别临床恶化风险,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也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但是NIHSS评分也有其局限性;
对于卒中患者,尤其纳入绿道的患者,应当早期并多次进行NIHSS评分,及时掌握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后的疗效。
王利圆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熊云云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