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易感人群?
肺炎支原体(MP)属于支原体的一个类别,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与细菌不同的是,肺炎支原体缺乏坚硬的细胞壁,也正因为如此,青霉素、头孢这类针对细胞壁而起作用的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是没有效果的。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黏附并定植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从而感染宿主。由于儿童的呼吸道血管丰富,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腺发育不完全,呼吸功能代偿能力、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等特殊的生理特点,因而儿童更易发生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咳嗽较为剧烈。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可通过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来鉴别诊断。
二、如何正确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药物
如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如果侵犯了下呼吸道引发了肺炎,还是建议用药物进行干预。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就是“大环内酯类”家族的一员。
阿奇霉素是在红霉素内酯环中加入一个甲基化氮原子形成的衍生物,通过与敏感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的23SrRNA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及支原体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阿奇霉素具有独特的药动学特征,口服后迅速吸收,在体内分布广泛,在痰液,肺组织、扁桃体、鼻窦、胃、子宫、卵巢和前列腺等组织中达到极其高的浓度。在这些组织中的阿奇霉素浓度比血浆中的浓度高10~150倍。在肺部、生殖器和淋巴组织中的浓度最高,而在脂肪、肌肉和骨组织中浓度偏低。并且阿奇霉素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在组织中释放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每日服用一次即可达到药物治疗效果。同时阿奇霉素在组织中保持较高的有效浓度,即使血浆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也可在组织中维持有效浓度。因而阿奇霉素可使用一个相对较短的疗程(eg:对于普通感染,阿奇霉素用药疗程通常是3天,停用以后血药浓度还可以继续维持4天)。
阿奇霉素也因为“吸收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等这些独特的优点而比家族其他成员临床应用更广。
三、阿奇霉素使用须知
1.对婴幼儿,使用阿奇霉素的静脉制剂要慎重。
2.部分进口的片剂和干混悬剂是可以与食物同时服用,但大部分颗粒剂要求在餐前 1 小时或餐后 2 小时服用。考虑阿奇霉素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儿科用药中多主张餐后服用。
3.对大环内酶类过敏者、既往服用阿奇霉素后有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不全病史、重症无力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阿奇霉素。
4.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需至少间隔2小时服用。
5.抗酸药可能降低阿奇霉素疗效,若用药期间需服用含铝和镁的抗酸药,需间隔1-4小时;如需服用其他抗酸药(如碳酸氢钠),建议在服用阿奇霉素2小时前或1小时后服用抗酸药。
阿奇霉素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如下表。
当患者存在胃病、哮喘、癫痫、心衰等疾病服用阿奇霉素时尤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虽然儿童很少使用这类药物,但在联合用药时最好咨询药师看看药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超过 1%。常见的有腹痛、腹泻、上腹不适、呕吐、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等胃肠道反应。偶尔可出现中度腹胀、头痛、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总的来说,多为可逆性反应,一般耐受性良好。
四、如果阿奇霉素耐药了怎么办?
由于阿奇霉素在对抗病原菌方面表现出的优秀“战斗力”,在问世以后阿奇霉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好景不长,耐药现象也随之发生。根据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86%左右。耐药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不合理使用有关,也可能与其独特的长半衰期有关。
日益严重的耐药,使阿奇霉素出现了临床疗效欠佳的情况,阿奇霉素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那么,如果感染了耐药菌株,还可以选择哪些药物进行治疗呢?
对于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可以选择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或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书提示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因此推荐用于 8 岁以上儿童。不过,现有研究表明,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在推荐疗程及治疗剂量下,尚未显示会引起牙齿永久性染色。8岁以下患儿使用时,需家长知情同意。多西环素推荐剂量为2mg/kg/次 q12h(每次不超过100mg),口服给药,一般疗程为10天。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具有确切的疗效,但说明书提示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 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不过,国内外文献及临床使用经验显示,14天以内短期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尚未显示对儿童软骨发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儿童,需在充分知情告知下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总而言之,对于8岁以内的患儿,阿奇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依然是最安全的选择,但是治疗用药后应注意观察,及时评估疗效,若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加重,则应警惕耐药菌感染,需要更换治疗药物。
来源 中山一院临床药学 作者 傅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