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神经综述:恶性高热研究进展

2023-01-01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重磅推荐:

微信图片_20220315165836.png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 刘书婷,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孙妮,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王颖,重庆市儿童发育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王寿勇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肌肉系统疾病,由临床常用的卤素类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所诱发,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5000-1/100000。男女发病率比值为2.5-4.5。本文就MH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01

发病机制

1.1 病理、生理机制

目前公认,MH属于肌肉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机制为在特异性药物触发下,骨骼肌细胞质中Ca2+浓度失控性升高,触发肌纤维持续强直性收缩,并随之出现产热量大量增加、组织缺氧、酸中毒及肌肉细胞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功能崩溃等表现。细胞质中Ca2+主要来源于肌浆网,系由于离子通道缺陷导致大量Ca2+从肌浆网释放所致。此外,钙池操纵的细胞外Ca2+内流也可能参与了MH的发作。有研究证实,MH患者在疾病非发作期,其骨骼肌细胞质中Ca2+水平也高于正常人,这可能暗示MH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存在较高的Ca2+跨膜背景流动。

1.2 分子机制

已经发现数种大分子与MH发作有关,(1)以兰尼定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 type1,RYR1))最为重要。RYR受体为Ca2+释放通道,大体上分为1、2、3型,分别位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MH患者由于RYR1受体功能缺陷,在敏感药物触发下通道持续开放,大量Ca2+从肌浆网中流出,远远超过肌浆网上Ca2+泵的回收能力,导致肌纤维持续强烈收缩。(2)与MH发作有关的大分子物质是二氢吡啶类Ca2+通道(dihydropyridine receptor,DHPR)。DHPR位于肌肉细胞横管膜上,是一种电压门控型通道,与RYR1在空间和功能上存在紧密联系。在肌膜发生去极化时,跨膜电位迅速传导至横管膜,兴奋DHPR并最终引起RYR1受体开放,Ca2+从肌浆网流出。目前认为,50%-70%的MH是由RYR1和DHPR受体所介导的。(3)肌肉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被认为可能与琥珀胆碱触发的MH发作有关。nAChR为由5个亚基组成的多聚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蛋白,允许K+、Na+、Ca2+等多种阳离子通过。在已有的文献报告中,单独由琥珀胆碱诱发的MH病例非常罕见,更多情况下,其可能通过兴奋nAChR,降低MH发作阈值而起作用。

1.3 基因机制

受体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主要受基因突变所控制。目前比较肯定的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RYR1和CACNA1S基因。(1)RYR1基因:RYR1基因位于19q13.1-13.2,由160000个碱基对编码160个外显子。RYR1基因变异非常普遍,自1992年首次发现RYR1基因突变与MH发作之间的关系以来,目前已有超过300个突变位点获得证实,其中约50个与MH发作有关。多数突变位点位于MH/CCD1、2、3区(即所谓恶性高热/中央轴空病热点区域)。一项包含200个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MH病例中检测到了RYR1基因突变,其中以1840C>T、6617C>T和6520G>A出现频率相对较高。(2)CACNA1S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q32,由93500个碱基对编码44个外显子,决定DHPR的α1亚单位氨基酸序列。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为3333A>G,导致α1亚单位上第1086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3)有研究发现敲除编码小鼠内质网集钙蛋白(隐钙素)的CASQ1基因,可以诱导出类似MH的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ASQ1基因与人类MH发作有关。

02

临床表现

MH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紧两高”,即肌肉强直、体温升高和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升高。肌肉紧张可表现为咬肌或全身肌肉紧张,可呈现典型的“铁板样”骨骼肌痉挛。体温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至42℃以上,PetCO2可达100mmHg以上。循环系统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发绀等,晚期可表现为循环崩溃和心搏骤停。辅助检查可发现高血K+、酸中毒、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心肌酶谱等明显改变,早期即可出现DIC倾向

但是,MH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统一规律可循,在药物诱发因素、典型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等方面均存在相当大的变异。近期,美国MH协会和欧洲MH协作组对登记在案的共计677例MH病例的总结表明,超过半数的MH病例由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共同触发,单纯由吸入麻醉药所诱发者占20%-40%,而单纯由琥珀酰胆碱诱发者仅有10余例。在吸入麻醉药中,接触氟烷后发作最快,其后依次是七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复合使用琥珀酰胆碱可进一步缩短MH发作时间。此外,仅有大约1/3的患者出现了咬肌痉挛症状,而且这部分患者多数使用了琥珀酰胆碱。

此外,MH虽然是一种常染色体连锁的显性遗传病,但其发作情况似乎还受到其他多种条件影响。研究表明,大约有半数的MH患者可以检测到明确的基因突变,同时有报告显示并非每一次接触触发药物,均导致MH发作。

03

诊断

3.1 临床诊断标准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氟烷收缩实验、咖啡因收缩实验和基因检测来对MH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北美和欧洲采用的高热评分(clinical grading scale,CGS)。它根据性质将临床表现分为七大类,分别计分,每一大类仅计一个最高分。总计分在50分以上,临床可基本确诊为MH,35-50分,MH可能性很大,20-<35分MH可能性较大,见表1。

微信图片_20221220164322.png

3.2 咖啡因-氟烷收缩试验(caffeine-halothane contracture test,CHCT)

CHCT是目前公认诊断MH的金标准,一般于局麻下取股外侧肌或股四头肌,暴露于系列浓度的咖啡因(0.5、1.0、2.0、4.0、8.0、32.0mmol/L)4min,或2%氟烷中10min,肌肉对2.0mmol/L咖啡因或3%氟烷的张力改变大于0.3、0.7g为阳性,诊断为MHS(Malignant Hyperthemia Susceptible),两者均为阴性诊断为MHN(Malignant Hyperthemia Non-susceptible),仅对两者之一阳性分别诊断为MHSc(MHS-Caffeine)或MHSh(MHS-Halothane)

3.3 基因诊断

20世纪90年代,基因诊断即开始应用于MH的临床研究,其优势在于避免了有创的手术操作和风险,可提供术前预警信息,应用少量血液或组织标本就可完成检测。但是,如前所述,MH发病的关键基因RYR1存在众多突变位点,且有50%-70%的临床相关性,传统基于PCR技术的低通量基因诊断,用于寻找已知突变位点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发现新的突变位点了。近年来,随着高通量、自动化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推广,对RYR1进行全基因测序从技术上讲已具有可行性,但其费用昂贵,且全基因测序用于临床存在一些伦理难题,测序中发现的无关突变基因可能涉及隐私问题。此外,由于MH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即异常基因携带者在接触触发药物后并非必定发作MH,出现MH发作患者也并非必定能检测出异常基因,因此,即便基因诊断有所发现,临床上仍必须经CHCT来予以确定。因此,基因诊断作为MH诊断手段的临床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4 微创代谢试验(minimal-invasive metabolic test,MIMT)

为降低CHCT试验存在创伤以及术后感染、出血等风险,Schuster等设计了MIMT。将特制半透膜微透析探头置入股外侧肌,经林格氏液1μL/min平衡灌流15min,向肌肉组织中注射4%氟烷大豆油溶液或80mmol/L咖啡因溶液200μL,15min后,收集透析液测定其乳酸浓度,若乳酸浓度大于2.8mmol/L(氟烷)或1.6mmol/L(咖啡因),即为阳性。与CHCT比较,MIMT创伤明显减轻,且微量氟烷和咖啡因局部注射也不构成诱发MH发作的危险,但该试验尚未经过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评估,目前尚不能替代CHCT作为MH的常规检测手段。

04

治疗

4.1 停止触发药物

使用一旦疑诊MH,应当立即停止琥珀酰胆碱和含氟吸入麻醉药的使用,采用其他静脉麻醉药物维持麻醉状态,并尽快结束手术操作对吸入麻醉药诱发的MH,有条件者应更换全新麻醉机和呼吸回路,采用纯氧以正常通气量的2-4倍过度通气。但是,对于麻醉时间较长的患者,体内已有大量的吸入麻醉药蓄积,即使更换麻醉机和呼吸回路,也不能迅速使患者脱离接触吸入麻醉药,采用无重复吸入装置可能更为恰当。此外,有研究认为,在呼吸回路中接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可以在2min内将吸入麻醉药基本清除干净。

4.2 丹曲林(Dantrolene)治疗

丹曲林是特异性RYR1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公认的治疗MH发作的特效药,它能够关闭RYR1受体的异常开放,迅速减少肌浆网释放Ca2+,从而终止MH发作推荐首次剂量2mg/kg用蒸馏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每5分钟可重复,直至临床症状缓解,总量最高可达20mg/kg。但目前国内药监部门并未批准该药临床应用,少数医疗中心通过特殊渠道获得该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尚面临法律和伦理风险。

4.3 对症处理

对症处理主要包括快速降温、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和内环境稳定,应当持续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磷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以评估病情进展和转归。在获得丹曲林困难的情况下,以物理降温为基础的综合对症支持措施极为重要,除常规体表降温外,还应当立即实施胃管、肛管和尿管置入,并同时以4℃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在降温幅度方面,欧洲MH处理指南推荐的目标是38.5℃以下,但由于国内获得丹曲林困难,最好能将体温降至36℃以下。此外,早期就应当重视肾脏功能维护,积极补液和利尿,适当碱化尿液,预防肌红蛋白血症并发肾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MH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麻醉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发作性质不规律,早期发现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是成功处理的关键。


来源:重庆医学  2016年2月第45卷第6期

点击进入:

微信图片_20221129131621.jpg


文章推荐


二甲双胍、碘过敏……CT、CTA等检查前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日本卒中学会卒中治疗指南(2021)


压力大可致卒中,如何化解?


吐血总结:神经内科43条宝贵经验 !


徐运: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及评估丨CSA&TISC2022


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 180 mmHg,紧急降至多少才安全?


舌的运动异常,临床如何诊断?


发现脑血管狭窄,怎么进一步筛查?


罕见病诊疗指南——肝豆状核变性丨神经系统罕见病


ISC 2022|续写新篇章 —— “替奈普酶”精彩继续……


【附下载】中国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专家共识


弥漫脑膜强化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一例并指南复习


这些方法可以控制胆固醇水平,降低心梗、脑梗的风险!


神经影像问答:脑干梗死后华勒氏变性(WD)有什么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


对比剂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综述】进展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