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肺的弥散功能(DL)是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膜(由肺泡上皮及其基底膜、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底膜以及2个基底膜之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内,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利用一氧化碳(CO)测定肺弥散功能,凡能影响肺泡毛细血管膜面积与厚度、肺泡毛细血管床容积、通气血流不匹配以及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反应者,均能影响DLCO,使测定值降低或增高。
张磊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1.辅助诊断、定量评价和随访累及肺间质的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肺气肿、肺水肿、肺部肿瘤等引起肺泡-毛细血管间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率失衡的疾病。
2.鉴别肺气肿是否合并弥散功能障碍。
3.呼吸困难或者活动后气促、不明原因低血氧、怀疑有肺损伤或毁损肺的患者,尤其是肺总量减少、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应进一步了解弥散功能。
4.评价系统性疾病的肺部受累,如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5.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6.职业性肺疾病劳动力鉴定。
1.严重气短、剧烈咳嗽、配合欠佳等不能配合屏气,最大屏气时间低于7 s。
2.肺活量过小,如<1 L或呼气死腔气量未能完全排空。
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 g/L)。
受试者夹上鼻夹、口含咬嘴后平静呼吸4~5个周期,待潮气末基线平稳后,指导其呼气完全至残气量位,然后令受试者快速均匀吸气完全至肺总量位,建议2 s内完成吸气,气道阻塞者应在4 s内完成吸气,接着屏气10 s,最后均匀持续中速呼气完全至残气量位,建议在2~4 s内完成呼气。
1.整个检查过程必须保证无漏气,特别注意口角及呼吸阀无漏气。
2.吸气流速取决于吸气回路阻力和吸气阀的敏感性,以及受试者用力程度和气道通畅性。吸气流速过低、时间过长可使DLCO下降。
3.屏气方法不当对DLCO也有较大影响,深吸气后提醒受试者应放松声门或继续保持吸气动作。
4.在整个吸气、屏气及呼气动作中注意不要出现顿挫或梯级样的呼吸动作。
5.重复检查至少应间隔4 min,气道阻塞受试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10 min),以保证受试者肺内剩余的测试和标示气体得以全部排空。检查间隔中应尽量保持坐位并避免运动,做数次深呼吸动作有助于促进排出测试气体而缩短间隔时间。如采用连续指示气体测试技术可检测吸入的测试气体是否排空,指示气体浓度应少于全量程的1%。
6.有些受试者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和多次检查,但仍不能满足以上理想的检查标准,则应在结果报告中详细说明不符合检查标准的情况,提醒医师对结果的判断。
DLCO和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LCO) DLCO是指一氧化碳在单位时间(1 min)及单位压力差(1 mmHg或0.133 kPa)条件下从肺泡转移至肺泡毛细血管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量(ml或mmol),是反映肺弥散功能的主要指标。
肺泡容量(VA) 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并进行气体交换的容量,用于估算肺内一氧化碳能够扩散并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肺容积,其单位是L,正常受试者VA近似等于TLC减去死腔气量。
DLCO与肺泡容量比值(DLCO/VA) 也称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或比弥散量,由于弥散量受肺泡容量影响,肺泡容量减少可导致DLCO减少,因此评价弥散功能时应该考虑受试者的肺泡容量(VA),以排除肺容积对弥散量的影响,临床上常用DLCO/VA作矫正。
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或Krogh因子) 其单位是mmol·min-1·kPa-1,意义同DLCO/VA。
校正后DLCO值(DLCOc) 常用血红蛋白、PIO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进行校正。
肺弥散功能的异常分级
互动小问题
重度贫血可以做肺弥散功能吗?
某患者DLCO值是65%是正常范围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