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王共强
保持心脑血管系统健康
调节机体的能量水平、新陈代谢和食欲
有助于支持记忆和学习
有助于清除大脑废物,促进大脑健康
支持我们免疫系统的健康,帮助清除细菌和病毒
修复来自压力、紫外线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损害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而睡眠不足会对人体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熬夜之后进行补觉,也无法完全抵消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唤醒回路,尤其是老年人的下丘脑泌素系统更容易被激活。年龄在65岁到74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中,约有一半的人在夜间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眠。与此同时,据估计,40%-70%的老年人有慢性睡眠问题。研究表明,即使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健康问题后,健康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睡好觉,死亡率也会更高。
睡眠碎片化(Fragmented Sleep)指的是夜间睡眠中有多次简短的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不同于人类睡眠中因睡眠周期切换而产生的“微唤醒”,通常有碎片化睡眠的人是能够回想起其经历的唤醒状态的,并且每次醒来都要再次费力入睡,从而造成人们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不堪,而自然状态下的“微唤醒”就不会影响睡眠质量。碎片化睡眠是一种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其症状表现为深夜醒来后却无法再次入睡、第二天起床后浑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长期的碎片化睡眠会对人的工作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
良好睡眠效率需要达到90%,但碎片化睡眠可能会让你的睡眠效率低于35%,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工作,身体也会被拖垮。在现代社会中,碎片化睡眠几乎成为常态。深夜的一通电话,社交网络的一则新信息提示,都可能成为碎片化睡眠的导火索。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此时正在遭受碎片化睡眠的困扰,睡眠碎片化(夜间多次醒来)特别是在有心房纤颤和睡眠呼吸暂停中更为明显。
2019年2月发表在Nature期刊上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导致白细胞增多,破坏血管内壁,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与慢性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即使利用一切机会补觉,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认为,碎片化睡眠和慢性炎症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还可能包括精神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始于成年早期,这个过程直到中老年时,因为斑块积聚阻止动脉血流向心脏、肺、大脑等器官,才会被发现,被称为无声杀手。
2020年6月一项发表PLOS Biology期刊上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揭示夜间碎片化睡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引起致命的心脏病。睡眠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美国人的头号杀手,导致每周约12000人死亡,而在美国COVID-19大流行期间,平均每天有1000人死亡,这与和心血管疾病的致死人数很接近。
对许多老年人来说,一夜好眠是难以企及的。长期睡眠不佳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包括认知功能的下降,对健康和总体幸福感的有害影响。特别是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相关痴呆(ADRD)群体。有研究发现年龄在65岁到74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中,约有一半的人在夜间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眠。与此同时,据估计,40%-70%的老年人有慢性睡眠问题。研究表明,即使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健康问题后,健康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睡好觉,死亡率也会更高。碎片化睡眠不能使人从身心俱疲的状态中很好地恢复,导致随后的白天功能受损。
2022年2月来自斯坦福大学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揭示衰老过程中睡眠碎片化背后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年老的实验鼠睡眠有显著的碎片化现象并且伴有下丘脑泌素 (hypocretin/Hcrt) /食欲素 (orexin) 神经元丢失。年老的Hcrt神经元有着更低的兴奋性阈值,从而导致睡眠失稳。而Hcrt神经元的活动可以促进和维持觉醒状态。该研究显示了随着年龄增长而碎片化睡眠的机制,并为改善碎片化睡眠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策略。
2021年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首次证明,夜间睡眠时的无意识清醒次数和持续时间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全因死亡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该研究证实了夜间觉醒负荷与长期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的明确关联,尤其对于女性,在男性中的相关性相对较小。未来,可重点关注,考虑将其作为心血管死亡的危险预测因子。
另外,碎片化睡眠可影响免疫系统的许多方面,如适应性反应、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因子和免疫介质的合成等,充足的睡眠可预防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与免疫息息相关的疾病。然而,目前对于睡眠影响免疫功能和疾病易感性的机制知之甚少。
2022年9月,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碎片化睡眠(SF)通过影响造血干/组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对免疫反应产生长远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显示睡眠干扰会导致重组造血干和祖细胞(HSPCs)的表观基因组,并增加它们的增殖,从而通过加速遗传漂变减少造血克隆多样性。睡眠碎片化对 HSPC 表观基因组产生持久的影响,使其倾向于髓系命运,并启动细胞过度的炎症爆发。
此外,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不足,即使紧接着充足的睡眠,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对大量人类群体进行的研究表明,所谓的“补觉”,不足以扭转甚至抵消睡眠不足的不利影响。
临床上通常会使用“睡眠碎片化指数”(Sleep Fragmentation Index SFI)来衡量人们的碎片化睡眠程度。SFI是用睡眠周期切换数除以醒来次数得到的。实际操作上医生会使用佩戴监测设备来监测患者夜间醒来次数。
睡眠碎片化会使注意、记忆等认知功能受到损害。记忆的某些过程,如记忆的巩固,以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变,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记忆的损害也会对思维和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睡眠碎片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睡眠中断或碎片化睡眠与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有关。有人认为,睡眠的连续性受损是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
睡眠碎片化会促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问题(包括2型糖尿病)。睡眠不连续也可能提高癌症的风险;
睡眠碎片化引起睡眠频繁中断导致的睡眠不佳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特别是心脏。一项研究首次表明,夜间入睡后无意识的清醒(睡眠中断)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心脏和血管疾病引发死亡的风险增加之间都存在关联性。
睡眠不仅仅是要保证时间,还要从保证睡眠质量抓起,减少碎片化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睡眠,按时睡觉和起床;
睡前最后1小时,不要看电视、手机等屏幕;
白天应该多活动,上午时争取沐浴阳光,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饮料;
如果睡不着,就起床在卧室之外的地方做放松活动,比如在稍暗的灯光下阅读,等到有困意的时候再上床;
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应该向专业人员求助,不要自行服用助眠药物,以免形成依赖。
总之,该睡的时候,睡足且睡好,避免利用碎片化睡眠补觉,才能减少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的风险。
来源:神经科学论坛
倾倒综合征(dumping syndrome)是什么疾病?怎么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