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学习列表)
阅读要点提示: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简称“超说明书用药”)指: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随着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迁和现代医药学持续发展,说明书的更新相对滞后,超说明书用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用于治疗抑郁的曲唑酮,也能治疗失眠吗?
案例经过
患者,女,42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诊断:睡眠障碍。
处方
盐酸曲唑酮片,25 mg/片*100片/盒,1盒。 用法用量:50 mg 口服,每晚睡前。 |
处方审核点
1. 盐酸曲唑酮片在我国的药品说明书批准适应证包括:抑郁症,伴或不伴焦虑;
2. 此处方将其用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审核依据
1. 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将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其第二十九条规定:医师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用药。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
2. 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的相关药理作用机制:曲唑酮是一种三唑吡啶类衍生物,属5-羟色胺(5-HT2)拮抗剂/再摄取抑制剂。该药物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具有阻断5‑HT转运体、5‑HT2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H1受体的作用。曲唑酮还是一种剂量依赖性的精神药物。低剂量(25~150 mg)时,主要拮抗5‑HT2A 受体、中枢α1受体和H1受体,拮抗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上的5‑HT2A/2C受体,一定程度提高γ‑氨基丁酸能效应,促进并增加慢波睡眠;拮抗α1受体和H1受体分别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组胺的促觉醒作用,从而共同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当剂量增加到150~600 mg时,曲唑酮可阻断脑内大部分5‑HT转运体,阻断5‑HT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直接刺激5‑HT1A 受体产生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此外,由于位于突触前膜的5‑HT2受体属于自身受体,对5‑HT的释放起负反馈调节作用,曲唑酮还通过拮抗突触前膜的5‑HT2受体发挥抑制负反馈调节,增加5‑HT的释放。因此,150~600 mg曲唑酮对5‑HT2C受体的拮抗作用可协同发挥抗抑郁作用。
3. 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的有效性:曲唑酮治疗伴或不伴焦虑的抑郁障碍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和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曲唑酮尚未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助眠药上市,但其作为助眠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是比较常见的“超说明书用药”。
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审核结果:美国《成人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17版、欧洲《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和《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也推荐将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抑郁、焦虑伴发的失眠,证据级别1B。
临床用药建议:不同剂量的曲唑酮治疗目的不一样。用于轻、中度抑郁障碍时,需较大剂量。起始剂量100 mg,分次服用,每3~7天可增加50 mg。当剂量达到150~300 mg/d 时,剂量调整放缓,每2~4周增加50~100 mg,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400 mg/d。建议餐后口服曲唑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用于失眠时,可单药治疗,小剂量25~100 mg。中青年患者25 mg起始,睡前服用,1周内滴定至100 mg。老年患者25 mg起始,1周内逐步滴定至50~100 mg。
4. 曲唑酮用于失眠的安全性:严格把握曲唑酮的禁忌证——对曲唑酮过敏者禁用,肝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者禁用,意识障碍者禁用。曲唑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困倦、疲乏,通过睡前服用可提高药物耐受性,偶见皮肤过敏,视力模糊、便秘、口干、头痛、恶心等,症状一般较轻微,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逐渐好转,如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可减量、对症处理或换药。曲唑酮减量或停药需逐步进行,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反应,出现胃肠道不适、焦虑及睡眠障碍。失眠患者使用曲唑酮的依赖性较轻,但仍需要注意缓慢减药或者停药。服用曲唑酮后可能引起过度镇静或思睡,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应驾车或操作危险机械设备。
审核结果
曲唑酮50 mg睡前口服用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处方合理。在严格的风险控制方案下允许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临床使用曲唑酮治疗失眠。医院应建立超说明书用药备案管理使用制度,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备案,临床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方可实施。药品发放时药师应做好用药宣教,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变化,做好不良反应的合理监测。
互动小问题
1. 曲唑酮用于治疗抑郁和单纯失眠时剂量是否一样?
2. 医疗机构内超说明书用药应符合哪些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