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肠息肉癌变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2022-10-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身


大肠癌的发生主要有4个路径:

1.腺瘤性息肉

2.锯齿样病变

3.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4.直接癌变途径

在上述所有肠癌的路径当中,腺瘤性息肉占了绝大多数,80%~95%以上的肠癌都是它慢慢发展而来。

从息肉到肠癌的过程,一般需要5~15年的漫长过程,一般认为是10年。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257.jpg

腺瘤性肠息肉,在癌变前也是“良民”,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和症状;

但是,随着它体积的不断变大,就会发生异型增生,最终发生癌变。

过程如上图所示。

因此,称之为大肠癌的前身,一点也不为过;

人吃五谷杂粮,也有很多欲望无法彻底改变,所以很难做到100%的预防;到了一定岁数,几乎都会长息肉。
数据表明,腺瘤检出率(年龄≥50岁)为31.7%,其中男性为37.6%,女性为24.5。60岁后,检出的比率会更高。

但是,预防息肉癌变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在它癌变之前,做个肠镜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


正常的大肠黏膜是平整和光滑的,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炎性刺激、环境等因素的作用,肠黏膜上出现一些小小的隆起,这就是息肉。
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肠息肉大体上可分为肿瘤性、非肿瘤性两大类;其中非肿瘤性肠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而肿瘤性肠息肉则有一定的癌变概率。

一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管状腺瘤


占腺瘤性息肉的80%,是肠腺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乙状结肠、直肠,肠镜下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或分叶,直径多<2 cm,较大者多数有蒂,小者多无蒂。白光下颜色和周围黏膜大致相同或呈淡红色。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14.jpg


管状腺瘤一般生长缓慢,分化良好,相对较少发生癌变,癌变率约为1%~5%。


02
绒毛状腺瘤


占腺瘤性息肉的5%~10%,瘤组织75%以上由绒毛组成,表面呈绒毛状、色略苍白,可有黏液或糜烂,大部分表现为广基、无蒂,或者亚蒂,直径多数在2~3 cm左右,甚至更大,质软,触之易出血。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16.jpg

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约为30%~70%。


03
管状-绒毛状腺瘤


占腺瘤性息肉的10%左右,管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所占比例均超过20%,多有粗蒂,大小不一,表面呈结节状或绒毛状,质软。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18.jpg

管状-绒毛状腺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癌变的高低与绒毛含量关系密切。


04
锯齿状腺瘤


是一种同时具有增生性息肉形态学特征和腺瘤性息肉组织学特征的息肉,息肉特点表现为锯齿状外观,呈肿瘤样生长,大小分布情况类似腺瘤性息肉,无蒂、亚蒂或者有蒂。主要有两个类型:广基型(SSL),好发于右半结肠,体积比增生性息肉大,多为5~10 mm,色泽偏淡,扁平或无蒂轻微隆起的息肉;传统腺瘤(TSA):相对较少见,以左半结肠多见,多数>5 mm,多有蒂,色泽偏红,肉眼观与管状腺瘤类似。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21.jpg

锯齿状息肉具有一定的癌变潜能,约为10%。


二 增生性息肉


多呈无蒂,少数有蒂。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直肠和左半结肠。一般小于5 mm,单发或多发,色略苍白或正常,质软。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22.jpg

增生性息肉一般不发生癌变,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肿瘤分类中指出,远端结肠中直径小于5 mm的增生性息肉可不切除,但没有明确把握是增生性息肉的时候,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随访复查。


三 炎性息肉


是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可分为真正的炎性息肉和炎症后息肉,前者组织结构为肉芽组织,后者为黏膜炎症和再生。息肉大小不一,可呈树枝状、丘状、球状、蠕虫状、条索状,部分可见黏膜桥,炎性息肉充血明显,表面糜烂或溃疡,可见分泌物、质脆、触之易出血;炎症后息肉表面光滑、颜色同周围黏膜、质软。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24.jpg

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通常在发生腺瘤性变化后可再演变为肠癌。


四 幼年性息肉


为炎症性间质和囊状扩张的腺体组成,本质是错构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多见,单发为主,直径多为1~2 cm,表面光滑,亦可呈分叶状或结节状,充血可伴有糜烂或溃疡,无蒂、亚蒂或有蒂。

微信图片_20221024133427.jpg


五 伴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是指基底膜以上上皮的一种非浸润性肿瘤性改变,形态上表现为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排列方式上的异常。在2006年WHO提议胃肠道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中,用“上皮内瘤变”取代“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共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两个级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注:轻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指不典型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底部,不超过上皮层1/3。中度不典型增生指不典型增生细胞占上皮层的1/3~2/3。重度不典型增生指不典型增生细胞占上皮层的2/3以上。


40岁前做一次肠镜

可很大程度上预防息肉癌变


即使发现肠息肉也不要怕,肠息肉离肠癌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从腺瘤性息肉形成、发生异型增生、再到癌变,需要5~15年,因此发现肠息肉,及时治疗,有很大的概率将肠癌扼杀到摇篮中。

 

对于肠癌,结肠镜是最有效的发现手段,无论是肠息肉还是肠癌早期,都可以通过结肠镜发现。

 

原则上,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45岁以上也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如果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检查频率,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缩短肠镜筛查时间,高危人群每年应做一次。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为肠癌高危人群,要尽快进行肠镜筛查: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

 

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来降低肠息肉的发生率:

  • 低脂饮食;

  • 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食物;

  • 减少红肉和加工头类的摄入;

  • 坚持锻炼,保持正常体重;

  • 戒烟、避免过度饮酒;

  • 定时进行肠镜检查。



作者:杨炳灿 

来源:阿炳消化时间

猜你想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