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搜 索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国外/其他
东城区
西城区
朝阳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
门头沟区
房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密云县
延庆县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口腔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长安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中医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东外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妇幼保健院
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王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圆恩寺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十字坡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宽街社区卫生服务站
取消
确定
添加医院
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未定级(含医学生)
主任医师
主任护师
主任药师
主任技师
研究员
教授
院士
取消
确定
搜 索
取消
确定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包括,用于向您提供本服务,具体包括了解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如何改进内容。
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个人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知情同意书仅是为了向您说明收集个人相关信息的目的,并向您单独征求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点击了“同意本说明”,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的上述个人相关信息。如果您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本说明”,若您不同意本说明,您仍然可以使用本服务。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王拥军教授 | 2022年神经病学10大研究进展,深入解读不容错过!

2023-01-06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点击进入专题

微信图片_20221129131621.jpg


岁末年终,回眸风云激荡的2022,重温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荟萃神经病学临床诊疗前沿、循证与规范。


2022年12月24日,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联合主办的“神经病学:回眸2022”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作了同主题精彩报告,梳理了2022年神经病学领域的10大研究进展。


image.png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新证据




1.大核心梗死取栓试验——RESCUE-Japan LIMIT

RESCUE-Japan LIMIT研究是全球第一个大核心梗死取栓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核心梗死(ASPECTS 3~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影像指导下,接受取栓治疗后的有利功能转归比例是单纯药物治疗的2.43倍


大核心梗死取栓治疗增加了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死亡风险并没有增加。


2.桥接治疗、直接取栓孰优孰劣——DIRECT-SAFE研究、SWIFT-DIRECT研究

DIRECT-SAFE研究结果显示,与桥接治疗相比,没有发现直接取栓的非劣效性。本研究为不同种族的患者群体,提供了直接取栓或桥接治疗的科学依据。


SWIFT-DIRECT研究未能证明直接取栓非劣效于桥接取栓。两组患者都有较高比例达到了溶栓治疗的良好预后,再通率都较高;且sICH的发生概率都较低。本研究为近年来的机械血栓清除术(MT)治疗前是否需要静脉溶栓的争论再添佐证。


综上,就目前而言,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动脉内桥接前若符合静脉内溶栓指征,还是仍有必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3.后循环取栓——ATTENTION研究、BAOCHE研究

ATTENTION研究结果提示,在基底动脉闭塞后12 h内出现中度或重度卒中症状的患者中,约1/3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在90 d时良好功能状态方面,血管内取栓治疗优于单独最佳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治疗与手术并发症和较高的脑出血发生率相关。


BAOCHE研究结果提示,在症状发生后6~24 h就诊的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中,血管内取栓治疗+药物治疗组与单独药物治疗组相比,90 d良好功能预后的发生率较高。血管内取栓治疗与手术并发症和较高的脑出血发生率相关。


综上,24 h内就诊的基底动脉闭塞性患者,行机械取栓较最佳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良好获益这一结果有望改变临床救治指南,为后循环重型脑卒中救治带来确切的新疗法。



二、静脉替奈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



加拿大一项关于替奈普酶对阿替普酶的Ⅲ期临床试验——AcT研究证实,在发病4.5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阿替普酶相似。


AcT试验为替奈普酶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考虑到替奈普酶比阿替普酶更容易给药,本研究结果支持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静脉溶栓药物从阿替普酶转换为0.25 mg/kg的替奈普酶



三、抗淀粉样蛋白克隆抗体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引发的轻度认知障碍的抗淀粉样蛋白β抗体仑卡奈单抗(lecanemab)Ⅲ期临床研究——CLARITY-AD研究取得积极关键结果。


研究发现,在18个月时,lecanemab减少了早期AD患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标志物,导致认知和功能指标的下降程度低于安慰剂


但lecanemab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2%),仍需更长时间的试验来确定其在早期A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铁螯合剂治疗帕金森病



一项评估去铁酮对尚未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新诊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多中心国际试验——FAIRPARK-Ⅱ试验结果显示,在从未接受过左旋多巴治疗,且未计划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早期PD患者中,使用去铁酮治疗3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去铁酮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评分更差



五、抗α-突触核蛋白单抗隆抗体治疗帕金森病



Spark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早期PD患者中,52周的时间内,辛帕奈单抗对疾病进展的临床测量和多巴胺转运蛋白-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DaT-SPECT)成像变化的影响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


另一项评估普拉辛单抗(一种结合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早期PD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PASADENA试验,同样没有获得阳性结果。



六、基因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一项评估慢病毒造血干细胞基因疗法Lbmeldy[编码芳基硫酸酯酶-A(ARSA)的冻存自体CD34+细胞,arsa-cel]治疗早发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小规模探索试验,经过长达7.5年的随访,证实:


arsa-cel为症状前和症状早期阶段接受治疗的MLD患者提供了有意义的临床益处,验证了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的可用性可能有助于解决患有这种毁灭性疾病患者的紧急未满足需求。 


arsa-cel治疗通过保留大多数ML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发育,减缓脱髓鞘和脑萎缩,为患有早发性MLD的儿童带来了持续的临床益处,或可作为未来新的治疗选择。



七、反义核苷酸托弗森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一项反义核苷酸托弗森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SOD1 ALS患者中,托弗森(tofersen)在28周内降低了脑脊液中的SOD1浓度和血浆中神经丝轻链的浓度,但并未改善临床终点,并有更多不良事件。


与延迟启动tofersen相比,更早启动的潜在影响正在扩展阶段,仍需要进一步评估。



八、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硬化



在两项相同的双盲双模拟试验(ULTIMATEⅠ和ULTIMATEⅡ)——优必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对照特立氟胺)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患有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在96周的时间内,与特立氟胺相比,静脉注射优必妥昔单抗年复发率更低,MRI脑损伤更少,但并未显著降低残疾恶化的风险。此外,优必妥昔单抗与输注相关反应有关。



九、杜氏肌营养不良皮质类固醇治疗最佳剂量



寻找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比较了3种皮质类固醇使用方法[泼尼松0.75 mg/(kg·d);泼尼松0.75 mg/(kg·d),在治疗10 d和停药10 d之间切换;地夫可特0.9 mg/(kg·d)]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在DMD患者中,与间歇性泼尼松服用10 d和停药10 d相比,每天服用泼尼松或地夫可特进行治疗,3年内复合结果显著改善,包括运动功能、肺功能和满意度的测量接受治疗;每天2次皮质类固醇治疗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支持每日使用泼尼松或地夫可特方案,而不是间歇性服用泼尼松方案。



十、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最佳治疗方式比较



OPTION-DM研究比较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的3种止痛方式——阿米替林加普瑞巴林(A-P)、普瑞巴林加阿米替林(P-A)和度洛西汀加普瑞巴林(D-P)。


结果表明,3种治疗途径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在需要时,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显著改善疼痛缓解效果。


此项研究有很大的潜力影响DPNP的治疗指南。据悉,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面对面交叉神经性疼痛试验。


小结



1.脑血管病再灌注治疗日新月异,临床试验如火如荼;


2.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治疗势头强劲,值得高度关注;


3.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试验整体不活跃,是挑战也是机会。


来源:神经时讯


重磅推荐:

微信图片_20220315165836.png


相关链接

头痛的快速甄别技巧及规范诊疗,划重点!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6种影像学表现、疾病诊断、4种治疗,太实用了!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头晕/眩晕的识别、诊断与鉴别思路,核心要点已送达!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分享一个院前卒中分诊系统,分诊流程一表掌握!


神经影像问答:脑干梗死后华勒氏变性(WD)有什么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


脑血管“再通”与“再灌注”,有什么区别?


二甲双胍、碘过敏……CT、CTA等检查前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现脑血管狭窄,怎么进一步筛查?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一例并指南复习  

Neurology:脑小血管病越严重,血肿体积越小,血肿扩大概率越低


自身免疫性脑炎伴精神症状的规范化管理

 

王孟教授:真实世界研究中缺失值和离群值的处理


颅内脑外出血与磁共振多序列影像评估

 

静脉溶栓适应证的选择思考


侧支循环,CTA如何评估? 


迟发性脑缺血:升压和正性肌力治疗方案 


重磅!JAMA Neurology发表缪中荣教授团队

全球首项颅内药物涂层支架临床试验结果

 

JAMA N:鉴别淀粉样发作和TIA的重要性


【“神”问妙答 】时间窗不确定的临床症状轻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否溶栓?

    

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2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