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钱建丹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要点提示
乙肝的流行特征
乙肝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乙肝的易感人群
乙肝病毒感染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即通常所说“澳抗”阳性。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大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作为感染科医生,我们时常面对着亲朋好友关于乙肝问题的咨询。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深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困扰,更有甚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及学习生活。其实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个病毒感染后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可防可控有临床治愈可能的疾病。
本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乙肝病毒感染的现状、流行特征以及其传播特点。
1. 乙肝的流行特征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流行率因地区而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HB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及西太平洋地区(共占68%)。中国属于慢性HBV感染大国,经过母婴阻断联合免疫策略以及乙肝疫苗接种范围的增加,我国已经摘掉了乙肝高流行的帽子。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CHB)人群仍然庞大,目前我国仍为HBV感染的中度流行区。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8600万例,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自20世纪80年代HBV疫苗开始使用后,我国5岁以下慢性HBV感染儿童的比例从4.7%降至1.3%。继 1992年WHO建议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2015年全球新生儿计划免疫覆盖率达8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发表的关于《中国1990—2017年乙型肝炎疫情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4—2017年0~24岁各年龄组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15岁年龄组变化幅度最大,表明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母婴阻断的联合免疫策略和<15岁儿童“查漏补种”政策)已取得显著防控效果。乙肝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20~30岁年龄段最高,25~45岁年龄组的乙肝报告发病率较为稳定。45岁以上年龄组的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增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表明中老年群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发病人群。
慢性HBV感染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若不经积极治疗,可由慢性肝炎逐渐进展至肝纤维化,随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死亡分别占52%和38%。且据统计,CHB占所有肝硬化死亡的30%和肝细胞癌死亡的40%。随着抗病毒治疗水平的提高及普及,乙肝的死亡率也在呈下降趋势。
2.乙肝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既然感染HBV的患者如此之多,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了解HBV传播的途径是什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规避被感染的风险。
通常来说,HBV的传染源主要是有HBV DNA复制的急慢性患者及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
HBV主要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开放性伤口和溃疡)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30%~50%。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母亲的HBV DN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HBV风险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新生儿越容易被感染。所以,对于一些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阳性母亲,若孕晚期HBV DNA水平超过一定水平,我们建议应用抗病毒治疗药物[通常为替诺福韦(TDF)或替比夫定]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对于成人来说,主要的被感染途径为血液、体液和性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注射毒品史、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等均有较高的HBV感染风险,属于感染高危人群,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目前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采取安全注射措施,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已较少发生。
HBV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等。所以,建议大家进行有体液暴露的操作时一定选择正规的医院或诊所进行。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感染HBV的危险性同样很高。
然而,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体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所以,即便周围有确诊乙肝的患者,只要注意不同他们发生血液、体液或性行为的密切接触,或者已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就不会被传染。
3. 乙肝的易感人群
知道了乙肝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那么,什么人会感染上乙肝呢?
事实证明,所有人在没有保护性抗体的情况下均可以感染乙肝病毒。然而不同年龄获得感染者,其结局大不相同。婴幼儿时期、围生期获得感染者,多难以获得保护性免疫,从而绝大多数成为慢性感染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获得保护性免疫的概率相对增加。急性暴露后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范围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90%到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25%~30%;而在成人期被感染的患者中,90%~95%为急性乙肝,可获得持久保护性免疫。此外,免疫抑制者在急性感染后更容易发生慢性HBV感染。疫苗接种后出现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者对HBV有免疫力。所以,预防HBV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种乙肝疫苗。
点击图片↑↑,累计打卡有福利
(本文转载须申请授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课后讨论
除了母婴传播,HBV还可经过什么途径传播?
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思考。本次活动期间,将不定期抽取优秀评论者给予惊喜礼物~)
明日预告
钱建丹:数部指南梳理,掌握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适应证
查看更多